2011年6月30日 星期四

巧妇难为劣米之炊


米饭,是本地菜肴最佳的搭配元素。譬如说:鸡饭搭配白斩鸡; “都拔”(马来同胞用椰业包裹煮出来的白米饭)配上沙爹以及印度朋友的咖哩杂饭(Nasi Beriani)等,这些美食佳肴都是“无饭不欢”的。然而,劣质米饭若配上佳肴,同样是难以入口的。
一位同在荷兰街工作的街坊问我,老街的两个主要公共停车场,最近都被当局转让给商家做酒店私人停车场或兴建国际连锁舞厅了,市议会街边停车位有限,且路边都被画上了禁止停车的黄线。在此生活的居民,车子该当停放何处?他向交警讨教,所得答案竟是“只要不妨碍交通,黄线泊车将不会被开罚单”。
人们不禁纳闷,我国交通规则标准到底为何?先进州城市发展规划又为何?以民为本之考量更是如何?马六甲市内交通絮乱,一直是困扰着人们的严重问题。倾阅报章知悉,因一部外来车子在古城老街道旁违规停泊,导致整条街堵车大摆长龙。居民为了无法忍受愤怒车龙的“怒吼”(车子喇叭声),大伙最后逼不得已还需赤手将违规车子合力抬开。
人民可以了解政府急速发展旅游业之用心,但当局也该有效策划各项建设,不奢侈浪费,这才能为当地带来实质的好处。且看新加坡(面积太小)、日本(有海啸、地震)、台湾(有地震、台风)、泰国(语言沟通有问题)等国家,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条件并不比我国好,但其政府经过多年细心规划与发展,旅游业终也能为国家人民带来正面的获益。
再看看我们马六甲。数百年来有着葡萄牙人、中国人、荷兰人、英国人等遗留下来的历史遗迹,加上一向和睦共处的华、巫、印及娘惹峇峇等各族人民,就像摆列在桌面上的绝好佳肴,可供客人尽情享用。
遗憾的是,严重堵车、旅游景点资讯不明确、遍地垃圾、攫夺匪横行,公共交通不济,停车位严重缺乏,导致客人高兴的到来古城旅游却败兴而返,这就像是佳肴配上劣质米饭,难以下咽。试问,若阁下吃了稀烂的鸡饭配上白斩鸡、半生熟的“都拔”配上沙爹,您会感觉如何?这更甭提印度杂饭或“那是你吗”(Nasi Lemak)椰浆饭了。“米”是由“稻”去壳而得。而当局若想要种出好的“稻米”,则须谨慎、踏实的去勤奋耕耘,不可杂乱无章的盲目发展、建设。
有了好的白米,才能烹煮出香喷喷的可口米饭。再配以佳肴,就能有效的招俫各地的客人了。

兵马俑的政治陪葬精神


1974年,位于中国西安市临城东6公里的西杨村南,村民打井时发现了举世闻名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、号称“世界八大奇迹”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。据史书记载,秦始皇13岁即位时就开始筹建陵墓,由丞相李斯规划与设计,并由大将章邯监工,修筑时间长达38年,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。它充分表现出封建制度之初,国家领导驾崩时的凌人霸气,这可从发掘出来的三个俑坑里,葬有陶俑、陶马共有八千件之多看出。
多年後的今天,我们也听到了类似的霸气凌人陪葬论调,开始在大马政坛里酝酿着。
话说国内有一老政党,由于近年来表现欠佳,在人民一片求变政治氛围中,面对创党以来,该党最严重的党内外信心危机,甚至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。为求化解此窘状,该党领导人对其族群选民下了重话,说在来届大选中,一旦不受人民委托、成绩若比起当届还差的话,他将与其他党领导一同拒接入阁,并恫言将有一万一千名该党党员会因此而丢官,其中包括部长、副部长、上议员、县市议员、村长,乃至于医院巡察员等,颇有始皇帝“事死如生”的做法,驾崩前还要拉着众兵马俑一块陪葬以护卫其亡灵。
公告发布后,还有一些即将陪葬的“兵俑”,附和着这位可能是“末代皇帝”的“始皇帝”,同样大声的向自己族群放话,并百般提醒族群,在来届大选中,必须全力支持该党,切莫重蹈1969年大选覆辙,以免该党因败选而退出内阁,造成族群权益受打击。
这是一个是非分明、民主意识抬头、强权政体逐步垮台的时代。任何为达到目的而付诸威胁诱迫的政治手段,已渐被人民所唾弃。想继续保住手中政权,除了以清明、廉洁、公正、透明、勤奋的态度为民服务外,别无他法。地球村的观念里,种族主义已不再是数十年前,驾驭人们思维与决定的基本元素。而人们理想中的政党,是可以维护人民在国家宪法下,享受既有政治、教育、宗教、经济、文化等范畴里的基本权益的。政治人物的素养与精神,须随着时代的迈进而不断改变。民主开放的国度里,当官者讲求的是为民服务之理念与品质,而不是在上位后,就仅关心本身的官爵与厚禄之得失而已。
人们须睁大雪亮眼睛,看待当前局势,切勿让自己的良知与意识僵化,而成为当政者的可怜兵马俑,被集体政治陪葬。


“气”,在中国数千年人文历史里,认为是构成这个世界最基本的元素。其运作与变化,直接主宰了宇宙间的人、事、物。而在这个国度里,对“气”的诠释,却是“气”象万千、“气”势磅礴的。
大马是个充满“气”的国家,更是一个自我膨胀、充“气”的国家。
不是吗?我们的先进国美誉、摩天大楼、超大虚无的大计划、F1赛车队、一个大马计划等,不都像是充了“气”膨胀了的自我感觉良好“气”球,一戳即破吗?纵使人民为众多毫无节制的白象计划“气”愤,权大“气”粗的政府却对此无动于衷,致使人民“气”血两虚,就像“气”锅中的食物 – 软绵绵,欲振乏力。
再有就是“气”焰万丈、“气”势嚣张的官爷们,动辄耗费百万、千万甚至亿万启动华而不实的项目,说是为民谋福祉,实是刮尽民脂民膏。官官相护、臭“气”相投,人民又怎能不为之“气”愤?旅游部耗180万上一个免费网站;巨款外包制作旅游景点说明,却出现贻笑大方的烂中文翻译,使人感觉大马没有谙熟中文者,惹得人民“气”忿难平。
条“气”不顺(广东话),想走上街头发泄心中的闷“气”?当心点,这里的联邦后备队催泪弹“气”并不长眼,分分钟会要你好看、泪流满面。再“气”不过,还想继续抗衡?任你人“气”再旺,就像林连玉、沈慕羽、林吉祥等人一般,都有可能受当局款待,送你一张有效使用期高达数年的“甘文丁咖哩饭票”,不必审判就可以吃到你几乎断“气”,问你怕未?
因性丑闻下台的政党领导,仍可运“气”好再当选出任党高职。他继而将原有老大“气”走,掌握大权,即使不当官,也可“气”势凌人打官腔,用激将法“气”一“气”族人以谋取选票,说来届大选不支持就全党人员不入阁,放“气”话说届时若族群权益受损则与他无关。该领导之前还没骨“气”拿着辞职信为某事去朝见友族老大做样子谈判,若不答应便要辞党魁位子,殊不知此举已“气”爆自家党人的肺!党员们为之“气”结搞不明白,到底该领导是在认异族政党领导为主子,还是本族党基层?
“气”力微薄的反对党,好不容易在独立后50年始同呼一口“气”,创造了空前的308政改“气”氛。然而,这些政党却常在后续补选中,“气”量不足彼此为了席位分配而斗“气”不咬弦,无法同心,有大业难成之虞,同样令人民“气”泄。
文天祥浩然正“气”曰:皇路当清夷,含和吐明庭。此“气”节,大马政坛里能认知者,又有几许?若继续让这厮政客胡搞,国之“气”数,则指日可殆矣!

2011年6月29日 星期三

先安內再攘外


民国初期,国民党蒋介石面对国内共产党对其政权的威胁,又要面对外来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侵略。老蒋自知无法同时面对两大敌人,因此对全国颁下政令:先安内(解决国共问题),再攘外(对抗日本帝国)。国、共因此暂时言和,同心协力共同抗敌,保全了大局。
自此,大家将“安内攘外”这个观念建立在现代管理学运用概念上,强调在内部如何自我组织以及加强彼此间的良好互动。“安内攘外”这概念,其实缘起于两千年前汉景帝与匈奴和亲,专心整顿国力、加强中央集权的那段时期。因为这样。才会有后来的汉武帝之强大国势以对抗匈奴、解决边患问题。
我国安内攘外的例子,可从独立全靠三大种族团结一致,由东姑(巫)、陈祯禄(华)、山班丹(印)共同争取而见。人民也共同面对过各种内忧如马共叛乱,外患如马印对抗等威胁,充份表现出人民团结的力量。
当一切政治动荡平息后,生活水平日渐提升的当儿,国人开始对环境的严峻挑战,松懈且等闲待之。由于地理环境舒适、天然条件过于优厚,无天灾人祸,且常年是夏,农人压根儿就不需要与时令搏斗。加上充沛雨量与阳光之配合,农作物如橡胶、油棕等原产品长得特别繁茂。诺大的热带雨林,有着大量的木材供出口赚取外汇;地底下冒出来丰富的矿产如石油、锡矿等,使国库日渐富裕。大英帝国政府离开后留,不经意留下了极其完整的法律、金融、交通等制度,使大马与其他新兴国家相比之下,建国倍加简单顺利。就因为财富来得容易,当政者开始利令智昏,贪婪敛财无心于国是,导致孔子所说的“饱食终日,无所用心,难矣哉”。
国势每况愈下,战前比咱们落后的国家大都已迎头赶上,表现甚至比我们卓越。反观自己,靠的依然是天然资源来过日子,优秀人才外流,经济一蹶不振。然而眼前当政者所关心的,却仍然是耗巨资做表面功夫:口号要响、要漂亮,是否真能团结人民并不重要;工程要大、可无节制挥霍者才叫“项目”,能否符合实际民需则是另一回事。司法严重不公,高官横行贪腐,却不见当局有所行动以遏止。肃贪法网中所擒,尽是一些小鱼小虾,委实隔靴搔痒。民怨载道,当局不理;国会欲讨论,议长不批之。想走上街头为基本宪法权力诉求?嘿嘿,小心当局援引内安法令,以叛国罪治你!
无法“安内”,却有“内安”侍候,叫人民如何“攘外”以报国?

2011年6月15日 星期三

撥雲拔萃的古城書家


书法爱好者,悠闲漫步于马六甲老街上,欣赏刻留在古老建筑物与门墙的文字与书法,最是享受。书法流转腾挪,苍劲有力,清新飘逸、亦纤亦浓。如此快意,他处难求也。
随性走访一些老街建筑物,偶尔会被一种笔酣墨饱、豪放不拘的书法所吸引。有者展现于公园(世遗公园)牌楼楹柱上;或在咖啡馆的正门柱子(地理学家)、书艺廊门匾(沂水阁)、礼品店招牌(壹游)等,其字纵横挥洒但顯稳重,仿佛书写时力可透纸。笔法刚柔相济,不乖不戾,让人惊叹本地书法界,竟有如此高人,其书风用笔,足以媲美中国驰名书家。此人非他,正是本地著名收藏家兼书法家,年届80高龄仍孜孜不倦挥毫的前辈 -- 蔡喜保先生。
因先父与蔡老同属马六甲书法界人士,认识他已是将近20年前的事了。然而我是晚辈,蔡老又是我所敬佩的书法前辈,因此所谓的“认识”,也仅止于我认识他,而他不认识我的阶段而已。真正交往,还是在我筹办“沂水阁”书艺廊时,冒昧到蔡府讨教开始。蔡老这两年来,给予沂水阁起步时之诸多支援不提,最令我受教的是他以精湛的书法,送给我的四字教诲:“坚忍耐烦”。据他说,这是一位已故中国著名收藏家前辈的座右铭。蔡老强调,艺文工作者,生活是寂寞、艰辛的,要成功绝非易事。正所谓“未经一番寒彻骨, 焉得梅花扑鼻香”,遇逆境要坚忍,逢寂寞则须耐烦。
蔡老对华教的支持是有目共睹的。十年前,他自掏腰包将自己的书法托裱义卖,为培风中学筹集了数万令吉。四年前,他以同样方式捐献了100幅自己的书法,再度为培中筹集了10万令吉。今年培中98年庆,在喜逢80大寿之同时,蔡老再次献上了100幅字,为培风美术馆筹款。此举直接减轻了不少为培风筹款而费尽心思的董事、校友、家长、协理之重担。其高风亮节,实令人感动。
今年6月11日,在其书法义展开幕式上,致词中蔡老引用了唐代诗人崔护诗里头的最后两句“ 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”。其讯息是,四年前他老人家捐字于培风时,为他主持义展开幕式的,正是沈慕羽及张雅山两位华教老前辈。他当时因受两老爱心感召,才透过书法捐献也为华教出一份力量。今日两老已相继作古,这令蔡老倍感孤单、难过。
但我想说的是,蔡老您所捐献捐的,不仅是那100幅字或10万令吉,而是为华教付出、让后辈学习的绝佳榜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