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6月15日 星期三
撥雲拔萃的古城書家
书法爱好者,悠闲漫步于马六甲老街上,欣赏刻留在古老建筑物与门墙的文字与书法,最是享受。书法流转腾挪,苍劲有力,清新飘逸、亦纤亦浓。如此快意,他处难求也。
随性走访一些老街建筑物,偶尔会被一种笔酣墨饱、豪放不拘的书法所吸引。有者展现于公园(世遗公园)牌楼楹柱上;或在咖啡馆的正门柱子(地理学家)、书艺廊门匾(沂水阁)、礼品店招牌(壹游)等,其字纵横挥洒但顯稳重,仿佛书写时力可透纸。笔法刚柔相济,不乖不戾,让人惊叹本地书法界,竟有如此高人,其书风用笔,足以媲美中国驰名书家。此人非他,正是本地著名收藏家兼书法家,年届80高龄仍孜孜不倦挥毫的前辈 -- 蔡喜保先生。
因先父与蔡老同属马六甲书法界人士,认识他已是将近20年前的事了。然而我是晚辈,蔡老又是我所敬佩的书法前辈,因此所谓的“认识”,也仅止于我认识他,而他不认识我的阶段而已。真正交往,还是在我筹办“沂水阁”书艺廊时,冒昧到蔡府讨教开始。蔡老这两年来,给予沂水阁起步时之诸多支援不提,最令我受教的是他以精湛的书法,送给我的四字教诲:“坚忍耐烦”。据他说,这是一位已故中国著名收藏家前辈的座右铭。蔡老强调,艺文工作者,生活是寂寞、艰辛的,要成功绝非易事。正所谓“未经一番寒彻骨, 焉得梅花扑鼻香”,遇逆境要坚忍,逢寂寞则须耐烦。
蔡老对华教的支持是有目共睹的。十年前,他自掏腰包将自己的书法托裱义卖,为培风中学筹集了数万令吉。四年前,他以同样方式捐献了100幅自己的书法,再度为培中筹集了10万令吉。今年培中98年庆,在喜逢80大寿之同时,蔡老再次献上了100幅字,为培风美术馆筹款。此举直接减轻了不少为培风筹款而费尽心思的董事、校友、家长、协理之重担。其高风亮节,实令人感动。
今年6月11日,在其书法义展开幕式上,致词中蔡老引用了唐代诗人崔护诗里头的最后两句“ 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”。其讯息是,四年前他老人家捐字于培风时,为他主持义展开幕式的,正是沈慕羽及张雅山两位华教老前辈。他当时因受两老爱心感召,才透过书法捐献也为华教出一份力量。今日两老已相继作古,这令蔡老倍感孤单、难过。
但我想说的是,蔡老您所捐献捐的,不仅是那100幅字或10万令吉,而是为华教付出、让后辈学习的绝佳榜样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