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8月29日 星期日

和平曲线救国


日前拜读汪兆铭(汪精卫)的诗句,突有奇想:汪精卫真的是中国近代史所说的卖国求荣汉奸吗?

汪精衛生于公元1883,卒于1944。原名兆铭,字季新,廣東三水人。1905 年参與組建同盟會, 1905-1906年發表一系列文章宣导革命主張,与孙中山先生等于1911年开创了中华民国。 1910年3月,因刺殺清攝政王载灃事泄被捕, 被判處终身監禁。1938年离开重庆国民政府与日本协商救国,签了著名的“重光堂协议“,由于日本人临时在撤军承诺中片面毁约,导致汪精卫一夜之间成了汉奸,数次被人暗杀不死。

汪精卫在革命期间刺殺清攝政王载灃被捕身处牢房时,曾写下一首述怀诗:慷慨歌燕市,從容作楚囚。引刀成一快,不負少年頭! 诗句里道尽慷慨激昂从容就义的爱国爱民精神,的确让人很难想象他是“卖国求荣“之“伪君子“。而事实如何,且让我们的近代史学家们去论断。倒是从汪精卫的事迹里,我们看到了一个端倪 :拯救国家民族,委曲求全是否恰当?

这就是汪精卫“和平曲线救国“的下场。

曾有政党标榜“打进国阵,纠正国阵“的口号,说的是在国州议会里,秉着“国阵协商精神“才能够民情上达,为民请愿。这与汪精卫舍重庆、赴日求和而成立的南京“伪“政权的思维殊途同归,希望以退为进,和气致祥。但基本上,却忽略了类似与虎谋皮、与狼共舞的危险性。

大马独立之初联盟统治时期,执政成员党在某种程度上,彼此尚可互重协商。但今日的国阵,已日趋一党专政的局面,协商往往无法建立在公正合理的平台上。国阵华印裔政党在本族有所诉求时,还得看老大哥巫统的脸色。多说两句,官位可能就此不保。

因此每当有不平等或对本族不利的政策出现时,各官爷们往往静若寒蝉,不敢吭声。但出了议会厅堂后,除了对本族人大肆鞭笞,甚至还大言不惭炫其争取权益之努力,把功劳加诸予己。辩论重要议题时,立场靠的不是真理与良知,而是把自己当良禽,择目(头目也)而栖。

南京政权(汪精卫)与重庆国民政府(蒋介石)一样,都对孙中山先生推崇之至。日军投降后,汪夫人陈璧君在法庭为丈夫平反时重申,其夫婿是冀以和平救国减少杀戮,绝非卖国求荣。最后更自求法庭处以死刑,以昭清白。汪精卫等,因和平曲线救国,最终导致身败名裂。

大马官爷们,若真爱国爱民,宜当借此深思矣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