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7年的冬天,一个有着远大的理想的年轻人,在广州一所著名大学正攻读着第一志愿的电机工程。三年多以来,这个农村小子都能名列前茅,并决定在接下来的一年余课程里要全力冲刺,毕业后希望得以展翅高飞,做个优秀的工程人员来报答一路含辛茹苦,养他育他的父母。
想想多少年来,因为家贫没钱买书,跟同学借书来抄,读的都是“手抄本“,更别奢想其他浪漫的大学生活了。算算,这日子也该很快的过去了吧?
万万没想到,一个晴天霹雳的回乡日,他母亲告诉他说,由于局势的动荡(国共对抗时期),他必须即刻辍学随她与两个弟妹一块到南洋过日子,这是他们的最后希望。
连教授们都为他可惜的情况下,他向校方申请了修业证书后,就毅然随母亲及两个年幼的弟妹乘船来到南洋(马来西亚)开始了他的另一新生活。是年,他已25岁。(因八年抗战的关系,当时的“年轻学子“都是超龄的)
这一离开,他今生今世再也没回来过这个广东紫金老家。
他 - 就是我敬爱的父亲,曾锦祥先生。
父亲留给我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,就是“凡事都可放下,只要是问心无愧,成全他人的事“。
他在16年前病重时毅然放弃继续医治的考量,就是为了不想拖累他的老伴以及我们做子女的。连自己的生命都可看淡,人的一生还有什么能让你放不下的呢?
您教过我,“别人欺我、骗我,我若能吃得起这个亏,这就是我的骄傲“。我记住了,您的孙子们也都牢牢记住了。
可是我,还有许多问题想请教您,只恨当初您在的时候我没想到,或没兴趣问您。
而今,都别说“子欲养而亲不在“,我现在是连问的机会都没了。
写在先父的忌日,也刚好接近今年的父亲节,再次奉劝天下做儿女的
--- 孝亲须乘早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